close
光復初期的台灣:思想與文化的轉型(廿三) 2017人文史地好書推薦



光復初期的台灣:思想與文化的轉型(廿三)



光復初期的台灣:思想與文化的轉型(廿三) 評價

網友滿意度:



古今中外不外乎都要學習歷史

學習過程不但能了解過去

也能更明白之後的影響及發展

博客來剛好有上架了一本書

光復初期的台灣:思想與文化的轉型(廿三)

裡面內容詳盡、條理分明

字裡行間也能將自身帶入其中

如果換做是自己會怎麼做

在時間的推動下

時代的演進變遷和人們的行動與心理依然精彩

想更進步了解的可以直接去博客來

許多本都有折價優惠

也有很多不同類型的書可以嚐鮮閱讀~





博客來e-coupon傳送門



光復初期的台灣:思想與文化的轉型(廿三)



本週熱銷商品:





鬼谷子







儒家佚書輯本55種







商品訊息功能

:

商品訊息描述:

在臺灣歷史的諸多轉捩點之中,1945年戰爭結束臺灣光復,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年代。日本統治臺灣五十一年,將臺灣從傳統的漢人社會轉化成現代社會,但長達半世紀的殖民統治卻也在臺灣留下諸多歷史的傷痕,其影響至今仍餘波盪漾。本書所編各篇論文都扣緊光復初期臺灣的劇烈振盪及其轉型作為主軸,從思想與文化兩大領域,論述1945至1949年之間臺灣所經歷的變局。

本書第一篇論文討論光復後臺灣在文化領域的變遷。第二篇論文探討光復初期臺北的學運,將臺灣學生運動上溯至1922年2月間臺北師範學校的事件。第三篇論文以光復後左翼文化人主導的刊物為考察對象,分析這些左翼文人言論的轉折與民主思潮的內容,由此探討近代臺灣「殖民地化」的歷史傷痕,在復歸中國後所造成的文化困境與二二八事變的關係。第四篇論文分析光復初期臺灣知識份子的日本觀。第五篇論文則跳脫臺灣而分析光復初期南洋地區華僑的民主派人士有關臺灣的書寫。第六篇論文探討介於1947年二二八事變與1949年「四六事件」之間的1947年五四文藝節。第七篇論文分析焦點則轉回臺灣島內的《新生報》,指出:光復初期《新生報》「橋」副刊的諸多作者,充滿了經營新中國的豪情壯志。但是,1949年「四六事件」的鎮壓導致學生運動潰散,加上歌雷與楊逵相繼被捕,使這段「文化鬥爭」宣告休止。本書最後一篇論文則檢討戰後初期臺灣美術發展的動向。

商品訊息簡述台中水晶專賣店:

  •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05/04/10
  • 語言:繁體中文


光復初期的台灣:思想與文化的轉型(廿三)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gieotf40u 的頭像
    margieotf40u

    惜霜的幸福介紹

    margieotf40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